從企業信息化到信息化企業

轉:胡建生 上海圣思 1周前

從企業信息化到信息化企業

胡建生


  信息化企業的核心詞是企業,而不是信息化。

  信息化企業是信息化融入企業本質,既具有先進發展方式,又具有基業長青能力的企業。信息化企業是適合21世紀經濟環境的企業模式,代表了社會經濟主體和企業發展的下一代方向。


胡建生

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常務副主任
國資監管信息化專家咨詢組專家


  一段時期以來,在一些似是而非的企業信息化理念誤導下,我國許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陷入“投資≠應用≠能力≠商業價值≠核心價值”的怪圈。即企業的信息化投資沒有被有效轉化為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應用沒有有效形成信息化能力,已形成的信息化能力沒有理想地轉化為商業價值效果,已取得的商業價值邊緣效果偏離了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價值。

  在信息化進入深度發展的今天,企業如何應對新經濟形勢的挑戰,走出企業信息化誤區,深入開展信息化企業建設,已經成為關系到信息化與企業生存和發展融合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反思企業信息化,通過聚焦信息化企業回歸企業根本價值,重塑企業價值觀,還原信息化真諦,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做優,實現企業基業長青。



 企業信息化與信息化企業的區別 


  信息化企業的本質是做先進企業、未來的企業、下一代經濟中的企業、長青企業。信息化企業在本質和目標、主導者以及價值取向上明顯不同于企業信息化。

 1、本質和目標不同

  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企業一為過程,一為結果,兩者的目標既有聯系,更有重大區別。

  企業信息化以信息化項目完成為目標,只需達成項目設計要求、實現項目功能、取得項目效果即可,容易造成信息化對焦中間價值而偏離最終價值,造成盲目投資。

  信息化企業以企業的基業長青為基本目標,以企業的先進性為保障,始終瞄準企業的根本價值,剪除信息化的旁枝末葉,通過信息化固化基業長青因子、制度化價值創新,激勵企業圍繞核心理念不斷進步。

 2、主導者不同

  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企業一為自下而上,一為自上而下,兩者的主導者往往不同。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化的主導者往往是服務商、信息化部門、業務執行部門。他們中有些人難以從企業整體去把握信息化建設,容易陷入信息化的特別方面,關注信息化過程,而偏離企業根本,追逐企業信息化的表面業績。

  在信息化企業中,信息化的主導者是企業最高的領導者。在他們的主導下,信息化不再是局部性事務,而是從企業整體出發制定企業戰略、調配企業資源、指導企業運行的基本活動。信息化企業要求打通信息化和企業最高層間的壁壘,使信息化真正為最高層領導服務,在關系企業最根本利益的方面創造信息化最大價值。

 3、著眼點不同

  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企業的著眼點一為短期,一為長期,兩者的著眼之處有所不同。

  企業信息化注重短期效果,一般要求信息化建設滿足未來2-3年的需求增長。

  信息化企業關注企業根本價值,目光設定在價值網絡整體利益最大化、破壞性創新、企業社會責任的新價值觀上,追求基業長青。



 信息化企業的核心與要素 

  信息化企業的核心有兩點,一是企業基業長青,二是新價值觀。固化和保持基業長青的核心理念,新價值觀的實現方法不斷變化,企業在變與不變之間實現根本價值。

  信息化企業基業長青就是通過信息化固化和保存企業核心理念,通過信息化刺激變革和進步。在信息化企業中,信息化上升為企業的核心理念,成為企業不斷進步的最強驅動力,構成了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圍繞核心理念,信息化幫助企業在文化、策略、產品、目標、權限、管理政策、組織結構、獎勵制度等各方面進行持續性的價值創新,摒棄不符合核心理念的組成部分,使企業朝向最終價值不斷前進步。

  信息化企業新價值觀包含三個部分,其中與企業商業模式內在統一的價值網絡整體經濟利益最優化是信息化企業的價值追求;破壞性創新是信息化企業不斷發掘新價值創造方法的有效手段,構成企業科學發展的驅動力;企業社會價值是信息化企業作為企業公民的責任所系,是信息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價值來源。

  21世紀的經濟是價值網絡的經濟,只有適應價值網絡經濟特點的企業才能夠生存。在價值網絡中,任何單純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企業都將受到利益相關者的排斥,最終被價值網絡淘汰。信息化企業就是要通過先進方法關注價值網絡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實現整個價值網絡的利益最優化。

  破環性創新就是要把價值創新制度化,保證企業圍繞核心價值不斷發掘新的價值增長方法,與時俱進,不斷進步。

  信息化企業集中社會資源,天然是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佳策略選擇,必然要履行企業公民義務。信息化企業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和商業模式的統一。

  綜合來看,信息化企業的理念重在企業特征,著力于把企業信息化引向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價值,從本質上解決企業信息化偏離企業核心而被邊緣化的問題;信息化企業的理念指導企業圍繞企業基業長青,構建價值網絡,進行破壞性創新,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的根本價值;信息化企業是對傳統企業概念的揚棄,是未來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模式,是國際金融危機后下一代經濟中的企業模式。



 信息化企業的建設方法 

  建設信息化企業,企業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圍繞企業核心價值進行信息化建設,走出企業信息化邊緣化的誤區;其次,要充分理解信息化企業的含義,讓企業領導人真正主導信息化建設;再次,要從信息化企業要素考評信息化工作,堅決反對不符合信息化企業核心理念的投資;最后,可以借助反映信息化企業理念的現行理論工具和最佳實踐。

  為了使信息化企業發展經過長期研究和實踐,我們總結出信息化企業的9大要素指標:這些要素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已經被一些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業實踐證明。我們也正在利用這個指標體系,引導信息化企業的建設。以下是“信息化企業的9大要素指標”的要點:

 第一,企業核心價值觀保持力。

  信息化將企業核心價值觀固化在企業行為中,保證核心價值觀在企業內部高度一致,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塑造優秀企業文化。

 第二,激勵機制支持度。

  信息化覆蓋企業激勵機制,使變革和改進制度化,使企業激勵機制高度電子化、效用最大化。

 第三,組織柔性化水平。

  信息化協助企業建立靈敏的環境洞察能力和完善的風險防御體系,使企業快速應對經營環境變化,及時調整資源以響應客戶需求變化。

 第四,企業競爭力支持度。

  信息化提供客戶化服務,控制服務使用成本,保持客戶對企業的高度信任,支持企業成功實現戰略轉型。

 第五,基于價值網絡的資源整合水平和協同能力。

  企業具有強大的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能力,實現企業內外部的高度協同,呈現出較高的業務集約化水平,構成高質量的企業價值網絡。

 第六,管理信息化先進性。

  信息化支持企業戰略管理,提高企業核心業務管理能力、綜合管理能力、決策管理能力。

 第七,創新與學習能力。

  企業具有較高知識管理水平和較強創新能力,實現了對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的持續優化。

 第八,信息化基礎保障能力。

  信息化工作圍繞企業核心價值,企業具有強大的信息化領導力與執行力,較高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水平和信息化戰略與評估水平,以及先進的系統架構和技術路線。

 第九,高質量信息化效益。

  信息化以企業核心價值為目標,在實現了直接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更多的獲得信息效益、變革效益、高質量核心效益。



  企業信息化是構建信息化企業的基礎和重要條件。我國企業信息化在基礎建設和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建設信息化企業不能脫離這一基礎,但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目前信息化500強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進步明顯,其中有34.5%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6.4%的企業已開始呈現信息化企業的關鍵特征。只要朝著正確方向努力,任何企業都可以實現信息化企業的目標。

  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我們要重新審視傳統的企業信息化價值觀,看清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完成從企業信息化到信息化企業的轉變,為中國企業的世界性崛起做出貢獻。


最好看的最新中文字幕1_亚洲高清无码视频_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久久网